工信厅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保供 精准调配 火速支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全面筑牢疫情防线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激活应急保供机制,进入战时状态,精准做好防疫物资保供调配、能源保供稳产、下沉一线志愿服务等工作,全力保障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
吹响防疫物资生产储备集结号
全面保障重点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厅领导班子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成立4个工作组,细化21项重点任务,建立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区市两级与医药储备企业沟通制度,确保采购渠道通畅,列入保供清单物资手中有数、心中有底。深入药企、医药承储企业、生产厂家现场督导,及时纾困解难。建立常态化储备机制、物资储备清单目录和物资生产企业台账,完善自治区、五市、宁东及县区三级储备体系,做到形成梯次、应储尽储、有缺即补、储备足量、动态平衡。坚持未雨绸缪,统筹全区药企储备相当数量的口罩、84消毒液、中药饮片等基本医疗物资产能,用于应对更为复杂疫情状态时的日常供应。全区日产能储备中,各类口罩达253万只,非无菌防护服1000套、非无菌隔离衣1000套,84消毒液60吨、75%医用酒精0.5吨。目前,已组织储备满足30天满负荷使用的26类438个品规的医药物资,完全能够满足疫情状态下的医疗救治,满足全区社会面医用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测温仪、84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防疫需求。
下好物资应急调配先手棋
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各地急需医药物资需求,做到物资调拨精准到位。建立完善保质期短或过量储备物资监测调配机制,力求调配、储备、急需相适应,做到不积压、不损失、不浪费。及时督导承储企业不间断做好国内生产、供应周期监测,做好生产不稳定及供应周期延长时的预警和提前应急采购,确保全区疫情防控保供不断档。会同自治区指挥部及时为银川市、兰州局银川铁路办事处调配近300万元的急需防疫物资,第一时间组织采储满足200万人检测使用的核酸检测用品,及时将自治区级的核酸检测物资统筹保障能力从200万人提升至400万人,有效保障了各地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顺利推进。
打好稳定经济运行主动仗
坚持疫情防控和能源保供稳产两不误、两促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的不良影响。严格落实自治区今冬明春能源供应保障“18条措施”,成立保供稳产专班,紧盯保煤炭供应、保电力负荷、保安全生产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包抓工作机制,广泛宣传保供稳产政策,制定落实《有序限电合理用电方案》具体措施。深入五市和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国能宁煤集团等重点能源保供企业,严格督导疫情防控和能源保供工作。截至11月1日,区内统调火电开机容量达2414万千瓦,占火电装机的81.25%,通过企业错避峰生产等方式降低负荷,确保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制定《全力抓好当前园区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园区、厂区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措施。坚持日监测、旬报告、月分析制度,密切关注疫情状态下工业经济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双控目标”管理,落实差别电价调控,扎实推进错峰生产,对全区63家工业企业和73个“两高”项目实施节能监察,分类予以处置,从严查处重点企业违规用能行为,确保了工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打造下沉一线志愿服务先锋队
认真落实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努力克服机关被隔离人员多、留守力量人手不足的困难,先后抽派92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企业助力疫情防控,做到应派尽派。安排15名党员骨干全程参与专班值守、疫情流调、防疫督导、企业派驻等工作,全力保障防疫措施落地落细。组建“同心抗疫∙志愿有我”党员先锋队,组织45名党员志愿者深入结对共建社区和居住地社区,辅助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固定抽调32名党员干部,分批次下沉驻守健康社区、荣锦苑小区,全天候接管6个封控点113户居民封控管理任务,当好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认真做好卡点值班值守、生活物资配送、环境消杀、核查登记、防疫宣传、秩序维护等工作。急社区之所急,解社区之所难,积极协调企业援助2000个防疫口罩、1000副专用手套、120瓶消毒液和防护服、隔离服、帐篷等急缺的防疫物资及价值7万元的其他物资,及时送到社区防疫一线,进一步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