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宁夏壹财经开讲 | 苏宁新能源: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生代”

发布时间:2021-08-02 10:43:00 来源:宁夏日报
  从江南到塞上江南,这家招商引资落地宁夏的企业,克服“水土不服”,一路凭着科技创新,配套当地产业发展,抒写工业“硬汉”投身西部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情怀。
  “2002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从徐州到石嘴山创业,到如今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一路走来,始终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浩说。
  企业的成长和人一样,从简单的“粗线条”起步,到专注精深的“成熟”,走上稳步前行的轨道。同时,企业成长与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今年,石嘴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苏宁新能源,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进化”,走出一条升级之路。
  铸造:一个产品的自我“进化”
 “2002年我们来到石嘴山,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决定立足实际,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去给当地的企业做配套产品。”王明浩回忆。企业创始人带着几名铸造业的熟练工匠开始创业,专做耐磨材料件,以过硬的质量通过了市场的检验。
  2009年,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名称,链接起企业的“前世”和“今生”。
  与“大牌”合作,成为企业的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大客户,是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个订单内容:生产10公斤的‘齿轨座’。这款产品客户允许的几何误差尺度在正负0.5至1毫米之间。企业开始成为天地奔牛战略合作供应商之一。客户高标准的精细需求,让企业必须不断“成长”——生产技术更先进、工艺更复杂、质量更严苛的拳头产品。苏宁新能源成功为天地奔牛配套世界首个超大采高8.8米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凭借核心技术,这个曾经的铸造小厂一路开启了“逆袭”之路。
  智造:为煤机装备搭载智慧神经
  企业发展,如同一个智慧“生命体”:从传统制造业向专业化配套生产企业,从专业化转向精细化生产管理,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
  2012年起,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苏宁新能源涉足“智造”领域。“最开始做一些简单的等离子下料焊接,到现在研发出了焊接机器人,持续焕发新活力。”王明浩介绍。
  “从2014年起,公司把创新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利用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由此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王明浩说。
  2014年,企业科技创新团队颠覆传统中部槽的研发理念,率先在宁夏使用消失模整铸技术自主研发的主导产品:“整铸耐磨中部槽”。这是一款明星产品:使用寿命相比传统中部槽提高40%以上,弥补了国内采掘企业输送设备产业链核心部件的短板,拥有27项专利,3项核心技术,目前已累计生产3万余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4亿元。
  2017年,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白膜制造车间;2018年,建立中部槽机器人工作站……去年以来,结合煤机装备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该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突破,投资7000万元建设激光技术及智能应用工程项目,可采用激光修复技术,对磨损、腐蚀等轴类件和异形件进行修复。
  通过打造再制造数字化车间和5G可视化智能型工厂,填补我区在煤机智能维修领域的空白。
  筑造:把煤机再制造培育成新兴产业链
  今年,石嘴山市启动科技创新倍增行动,聚焦重点特色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每年的科研费用都在增长,2020年,研发费用投入1050万元。“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王明浩说。
  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通过产业链协同配套和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置的持续创新,实现企业的专业化提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助力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下一步,苏宁新能源将依托石嘴山市装备制造、特别是矿山机械装备制造的集群优势,瞄准煤机售后服务市场,建设国家级矿用耐磨材料研发重点实验室。“把煤机再制造培育成新兴产业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王明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