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

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03 09:33:00 来源:
  为充分发挥宁夏枸杞道地产区优势,推动全区现代枸杞 产业向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品牌化 和形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发展现代枸杞产业为目标,突出“中国枸杞之乡"战 略定位,构建现代枸杞产业标准、绿色防控、检验检测、产 品溯源“四大体系",建设枸杞标准制定发布中心、精深加 工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市场交易中心,实 施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 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巩固“一核两带"产业发展格局。 “一核"即突出中宁县核心产区地位,重点围绕良种繁育、 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建设现代枸杞产业集散区、加工区和 优势区,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两带"即发展以沙坡头区、 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原州区等为产区的清水河流域 产业带,以利通区、西夏区、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平 罗县、惠农区等为产区的银川平原产业带。清水河流域产业 带立足地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果用、叶用枸杞,助推农民 增收致富。银川平原产业带利用首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科 研、人才等优势,重点发展果用枸杞,打造田园综合体,发 展枸杞特色旅游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到2025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基 地标准化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98%,鲜果产量达 到7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40%,综合产值力争突破 5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基地稳杞工程
  1.强化种苗繁育。提升国家级枸杞林木种质资源库建 设水平,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和评价利用,强化3个自治区级 枸杞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培育壮大一批育、繁、推 一体化枸杞种苗企业。“十四五”期间,全区取得枸杞良种 苗木生产经营资格企业达到5家以上,良种苗木年生产能力 突破3000万株。(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农业农村厅、 科技厅、农科院,有关市、县〔区〕)
  2.建好种植基地。坚持果、叶、茎“三业"并举,大 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引导传统分散种植模式向集约化经营转 变,支持规模化建设30亩以上新植基地。改造提升低产低 效园。(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自然资源厅、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有关市、县〔区〕)
  3.建设示范基地。创建“百、千、万”绿色优质丰产 示范基地,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增施有机肥、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行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 术,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十四五"期间,建设百亩 以上示范基地30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0个,万亩以上示 范基地1个。(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农科院,有关市、 县〔区〕)
  (二)实施龙头强杞工程
  1.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药品、 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 大机制,实施“育龙计划"和企业“小升规"行动,鼓励优 化兼并重组,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科技研发、种 植、生产、加工转化、装备制造、物流销售等领域的科技型 企业。“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打 造“规上"企业15家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 家、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上。 (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商务厅、地 方金融监管局、林草局,有关市、县〔区〕)
  2.壮大产业园(区)。积极在核心产区创建国家级枸杞 示范园区,在银川平原产业带和清水河流域产业带创建自治 区级枸杞产业园区,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补齐精深加工短 板。“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国家级枸杞示范园区1个、 自治区级枸杞产业园区2个。(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 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有关市、县〔区〕)
  (三)实施科技兴杞工程
  1.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优化现有技术、人才等科研 资源,加快推进中国枸杞研究院建设。设立自治区级和国家 级枸杞功效物质成分重点实验室,建设枸杞科学观测实验站。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 机构,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在枸杞品种改良、 病虫害监测预报、种植管理、新产品开发、加工制造、销售 服务等各环节深度融合。(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 革委、教育厅、农科院、林草局、宁夏气象局、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有关市、县〔区〕)
  2.推进科技创新。编制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 方案,开展枸杞优新品种选育、区域化试验、绿色丰产栽 培、5G智能鲜果采摘机械等技术攻关。推进枸杞药用功效 研究,加强“药"字号、“健"字号及“枸杞+ ”等功能性 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成果转 化。“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枸杞新品种3个以上,获批 “健''字号产品5个、特膳特医食品10个,“药”字号产品 争取实现新突破。(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卫生健康委、
  3.发展社会化服务。引导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生 产资料供应、绿色防控、农机服务、整形修剪、采摘服务、 清洁能源设施制干、色选分级、仓储物流、信息服务、融资 担保、销售经营、出口代理等环节实现精细化社会化分工。 “十四五"期间,培育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家、病 虫害绿色防控大型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以上。(责任单位: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 厅、林草局,有关市、县〔区〕)
  (四)实施质量保杞工程
  1.抓好质量安全。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加强测报 体系和信息化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推广太阳能、电能等清洁 能源设施制干技术。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 食品、GAP、GMP、HACCP等质量认证。建立质量检测检 验体系,建设国家枸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夏),加强行业 部门抽检和企业自检,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大农药、化肥 等投入品监管力度。到2025年,全区重点监测基地达到100 个,测报样点1000个以上,测报人员达到300人。病虫害统 防统治率达到90%,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100%。(责任 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林草局、农业农村厅、农科院、
  2.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开展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 对种植、生产、制干、运储、加工、流通等全过程进行溯源, 有效保障枸杞质量安全。(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市场监 管厅、商务厅、银川海关、农业农村厅,有关市、县〔区〕)
  3.完善标准化体系。完善现代枸杞产业标准体系,推 动宁夏枸杞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强标准指标验证、 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加快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 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普及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效 应。“十四五”期间,争取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发布 地方标准8项以上、团体标准5项以上。(责任单位:自治 区林草局、市场监管厅、卫生健康委、科技厅、农业农村 厅、农科院、银川海关,有关市、县〔区〕)
  (五)实施品牌立杞工程
  1.打造品牌集群。开展“宁夏枸杞"品牌策划,加强 “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宁枸杞”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和“农产品气候品质类国家气候标志"的使用、监 督、管理。鼓励企业打造有辨识度的自主品牌,培育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十四五"期间,力 争培植优质枸杞企业品牌20个以上,培育有一定知名度品 牌15个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林草局、市场监管厅、商
  2.大力拓展市场。通过部区合建,将中宁县国际枸杞 交易中心建成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鼓励枸杞生产经营主体 拓展国际和国内一二三线城市高端市场,开展大中城市驻点 批发、社区到点零配等业务,大力发展专柜专销、直供直 销,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创新“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电商平台,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十四 五"期间,设立线下和线上官方旗舰店20家以上。(责任单 位:自治区商务厅、林草局、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厅,有 关市、县〔区〕)
  3.加强宣传推介。办好枸杞产业博览会、“百家媒体中 国枸杞行”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 外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专业会展。加强在中央、地方主流媒体 和各类新媒体上的宣传推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交通枢纽、 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区域长期投放“宁夏枸杞"宣传片。建 设枸杞产业信息中心(数字化平台),发布枸杞产业《蓝皮 书》,开办《宁夏枸杞》专刊,设立枸杞门户网站。“十四 五"期间,每年举办1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国 内外展会15场(次)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 部、林草局、商务厅、市场监管厅、外办、农业农村厅,有 关市、县〔区〕)
  (六)实施文化活杞工程
  1.推进枸杞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枸杞产业与 文化旅游产业及森林康养、养生保健等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建设枸杞特色小镇和枸杞康养休闲度假区,打造田园综合体, 开设体验店(馆),开发一批枸杞旅游景点和精品线路,开发 集枸杞文化、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康旅模式。“十四五" 期间,建设枸杞特色小镇1—2个,枸杞康养休闲度假区1 个,田园综合体3家以上,体验店(馆)3个以上。(责任单 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林草局,有关市、县〔区〕)
  2.推进枸杞养生文化与饮食产业融合发展。举办枸杞 饮食文化节,开展枸杞食品、饮品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推 动枸杞保健品进药店、进餐厅、进景区、进宾馆,推动枸杞 中药饮片和“健"字号产品上架区内药店。实施枸杞进餐饮 行业行动计划,鼓励支持本土餐饮名店、老店,开发创新 “枸杞宴“十四五"期间,每年举办1届枸杞饮食文化节。 争取实现枸杞饮食制品在全区40%以上的餐馆、50%以上 的商超、景区等销售。(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商务厅、市场监管厅、教育厅、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有关市、县〔区〕)
  3.积极开展枸杞文化创意活动。挖掘“宁夏枸杞"、
  “中宁枸杞"民俗历史故事,鼓励创作枸杞文化创意产品。 举办枸杞文创艺术节,展示枸杞文创产品。鼓励企业建设枸 杞文化展馆、展示中心。开发枸杞文创特色工艺品、伴手 礼,发展枸杞文化衍生产业。(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 部、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林草局,有关市、县〔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保障。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精准 衔接国家、自治区产业规划,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 持,全力保障枸杞产业发展用地。各有关市、县(区)要加 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 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利用好自治区产业 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将 枸杞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支持办好宁夏枸杞协会,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 自律。(责任单位: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 作机制成员单位)
  (二)加强人才支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枸 杞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枸杞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组建枸杞产业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实施企业经 营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计划,打造高素质管理人才队 伍。举办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茨农和产业工人的生 产技术水平。(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林草局、农科院、宁夏气象局、宁夏大 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 技术学院)
  (三)加强监督考核。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加大项目管理、 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力度,及时跟进工作进展,指导帮助解 决问题。有关市、县(区)要建立健全枸杞产业发展责任 制,将枸杞产业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 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责任单位:自治区 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