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03 10:03:00 来源:
  为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优势和生态优势,推 进我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 遇,以葡萄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 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技术研发推广体 系,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 牌化发展,将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 之都”,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 融合发展的创新区、生态治理的示范区以及“一带一路''交 流合作和宁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让宁夏葡萄酒“当惊世 界殊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范围为核 心,以三市九县和六个国有农场为重点,构筑“32521"总 体布局,力争用5—10年时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 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亿瓶以上,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 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营销市场化水 平显著提升,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酒庄集群发展格局基 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可溯源网络体系初步完善,覆盖国 内、畅通国际、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全面构建,努力实 现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价值翻番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放大产区优势,高标准打造优质酿酒葡萄基地
  1.统筹优化区域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区域布局、 品种布局,推进产区酿酒葡萄结构化、特色化、差异化发 展。在海拔1200米以下高标准建设优质干红原料基地,适 当增加马瑟兰、马尔贝克、黑比诺等适宜品种。在海拔 1200米以上高标准建设优质干白原料基地,适当增加霞多 丽、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等适宜品种。建立完善良种苗 木三级繁育体系,引选推广免埋土、抗寒旱、抗盐碱优新品 种(品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严格育苗企业 准入制度,培育壮大种苗定点繁育企业,建成辐射周边、供 应全国的优新品种苗木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 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林草局、 农科院、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整体连片规模发展。以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 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及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 平吉堡农场、连湖农场6县4场为重点,以酒庄企业为主 体,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现有酒庄扩大自建规模,集中开发利用荒地,调整种植结构用地,高标准打造百万亩中 国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 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林草局、宁 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3.全面提升源头品质。牢固树立“好葡萄酒首先是种 出来的”理念,结合产区风土条件,加大栽培模式创新、新 技术应用和提升改造力度,推进酿酒葡萄种植由增产导向转 向提质增效导向。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技术指导、评级奖优 等,引导酒庄企业对现有近20万亩低产低效葡萄园全面升 级改造。优化新建基地种植模式和技术规程,全面推行有机 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品优质稳。力争到2025年底,原料基 地亩均产量稳定在500—800公斤,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达到 90%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科院、葡萄 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二)做强龙头企业,高起点打造品牌酒庄集群
  1.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 庄酒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葡萄酒企业做强做优,支 持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引导中高端、大众化产品合理配 置。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酒庄,利用市场、 品牌优势,实现产业资源整合,推进规模化经营;通过联 合、重组、收购、转让等形式,拓展共享酒庄、酒庄联合体等模式,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注入国有资本、产业基金和社 会资本,发展以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为实现形式的经营主 体,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培育20家以上年销售额10亿元 以上的龙头企业,其中国际企业10家、国内企业10家;培 育一批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品牌酒庄。(责任单位:自 治区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葡萄 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打造国家农业(葡萄酒)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支持对接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校与 有条件、有实力酒庄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 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和 重点研发计划,加强葡萄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科 技成果转化。鼓励中小酒庄企业利用好银川葡萄酒产业技术 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5 年底,在葡萄酒领域培育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 上,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10家 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农科院、农业农村厅、 工业和信息化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 有关市、县〔区〕)
  3.增加多元产品供给。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 升级常规系列酒种,推出小众酒种,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多—18 —样化、多口味市场需求。支持企业与国内外设计机构合作, 优化产品包装、外观、功能、定制服务,发展时尚化、功能 化、个性化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自治区 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厅、文化和旅游厅、农 业农村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 市、县〔区〕)
  4.创新推进市场营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打响 “贺兰红,,产区共享大单品品牌。引导鼓励酒企在宁夏注册 销售公司,龙头企业聚力发展中高端大单品,在目标市场和 重点区域分类建立直销体验中心和直营店;与经销商形成产 品营销利益共同体,创新营销模式,全方位推动宁夏葡萄酒 进入大众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组织酒庄 参加国内外糖酒会、美酒展、博览会、展销会等宣传推介活 动,冠名重大节会、重要体育赛事,拓展销售市场。鼓励酒 庄企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品醇客、法国巴黎、德国柏 林等大奖赛上摘金夺冠,增强市场竞争硬核实力。建立完善 优化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网络零售交易市场、展销展示平 台、产区电商平台,支持酒庄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 展自媒体新媒体等营销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营销体系,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在银川设立中国葡萄酒交易 所,开展酒票、期酒等交易,提升产品产销对接、订单交易、品牌产品溢价能力,打造国际现代化交易平台。力争到 2025年底,在全国建成产区葡萄酒直销体验中心50家以 上,企业直销专卖店300家以上,培育10个以上年销售额 过2亿的中高端大单品及10个左右世界级产品品牌。(责任 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外办、地方金融监管局、宁夏证监局、宁夏农垦集团等,有 关市、县〔区〕)
  (三)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释放 市场潜能
  1.打造葡萄酒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典范。整合贺兰山 史前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内涵,讲好宁夏葡萄 酒故事,使宁夏葡萄酒旅游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元素。以闽 宁镇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金山、镇北堡、玉泉 营、鸽子山、肖家窑等酒庄集群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葡萄 酒主题小镇。以酒庄、葡萄园为依托,融合旅游景区,统筹 规划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设置葡萄园观光大道,完善贺兰 山东麓沿线标牌标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房车营地 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建立葡萄酒主题 公园、主题酒店、主题餐饮、品鉴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建 设葡萄酒风情街。建设张骞丝路葡萄文化产业园,打造国际 合作、文化旅游和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底,3A级以上旅游酒庄达到20家以上,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由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发展为全 球最值得游览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党 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住房城乡 建设厅、商务厅、外办、广电局、科协、葡萄产业园区管委 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推动葡萄酒与康养、教育、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 展。支持在葡萄园集聚区建设葡萄酒康养项目,配套闲庭老 街、精品民宿、温泉理疗、种采体验、自酿品鉴、保健康体 等。创建中法葡萄酒学院,办好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宁夏 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编制 符合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课程,培养葡萄酒爱好者, 培养一批葡萄酒产业急需的园艺师、酿酒师、侍酒师等专业 技术人才。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按照绿色、 低碳理念设计建造和管理酒庄酒堡,实现绿色生产模式,创 建“吃干榨净"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酒庄、生态酒庄,打 造新型田园综合体,推进产业生态化,在改善修复生态环境 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 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 和旅游厅、生态环境厅、林草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 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3.培育全产业链竞争新动能。以创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 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以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 链、拓展服务链为先导,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围绕葡萄酒产业所需机械装备、酵母、酒瓶、酒标、酒塞、 橡木桶、包装箱等,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增强配套供应能力。 支持企业利用葡萄籽油、皮渣等开发衍生品培育关联企业, 提升产业附加值。成立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专家技术指导组, 在酒庄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站,为酒庄提供技术指导、机械 作业、移动灌装、智慧植保等服务。以自治区食品检测研究 院(自治区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提升宁夏葡萄与 葡萄酒检验检测能力,力争用5年时间,升级为国家级检验 检测中心。(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工业和 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厅、农科院、宁夏气象局、葡萄产业园 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四)提升品牌价值,打响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
  1.打造数字化葡萄酒产业。加强同区内外数字化企业 合作,建立产区数字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借助“物联网+”, 采集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数据,实现葡萄酒全链条数 字化。开发完善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产区葡萄酒“一瓶一 码"全链条追溯体系,确保葡萄酒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解 决上下游协同合作信息不对称问题,增进对产区品牌的价值22 一认同。以产区内企业的数字资产为依托,联合金融机构,共 建信用新生态,为产区上下游企业信用贷款和抵质押提供支 撑,使更多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围绕种植、加工、销 售、产品溯源等主要环节,提供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吸引信息技 术企业和葡萄酒企业开展合作,为葡萄酒产业赋能、赋智、 赋值,逐步培育形成“互联网+葡萄酒"产业集群,带动数 字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厅、 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银川中心 支行、宁夏银保监局、宁夏通信管理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 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电信运营商、银行机构,有关 市、县〔区〕)
  2.实施产区品牌升级工程。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 企业主打产品品牌,实现产区品牌牵引、产品品牌支撑双驱 动。办好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不断提 升活动层次水平。加强同世界主要葡萄酒国家及国内葡萄酒 产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葡萄酒产区推 介、产品展示等活动。在国家级媒体大力宣传推介产区品 牌,精心设计产区品牌宣传推介一句话、一首歌、一部剧、 一个故事,提升产区特色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知名度。严格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和使用管理, 加强对产区品牌、品种布局、产品分级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监 管,把产区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 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广电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 场监管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有关市、 县〔区〕)
  3.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完善葡萄酒全产业链的技术 标准和规范,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创建国家葡萄酒全产业链 标准化示范区。围绕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葡萄籽、 皮、梗等衍生品,建立健全产区全链条标准体系,牵头制定 行业标准,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酒庄、协 会等联合制定种植区和葡萄园大单品标准,推动大单品生产 运营规范化、标准化。抓好酒庄分级评选和管理,开展标准 化优质园创建活动,支持酒庄进行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 范等认证,加强生产标准化集成应用,全面提升酒庄生产及 管理能力,推进生产技术智能化、标准化。力争到2025年 底,创建50个500亩以上的标准化优质园、50家以上智能 化示范酒庄。构建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评价分级标准,建立 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宁夏葡萄酒价格 评估中心,组建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评价分级专家组,每年 对产区内酒庄计划上市的新产品集中品鉴评级,提升产品性 价比。(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 有关市、县〔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保障。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 与国家部委对接,在土地利用、基地建设、交流合作、科技 研发、品牌建设、营销网络、融合发展、用水用电、人才引 培等方面,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并加大整合力度, 形成集成效应。自治区相关部门(单位)抓紧出台产业、金 融等扶持政策。
  (二)加强人才支撑。研究制定葡萄酒产业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完善系统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激励、 服务流动和使用机制。建立葡萄酒产业常态化咨询制度,聘 请国内外专家组建宁夏产区顾问团,开展总体战略策划、市 场营销咨询、新技术推广等。制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 措施,引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培养 中国首个葡萄酒领域院士。鼓励酒庄企业申报企业类人才小 高地、专家服务基地,积极推进种植师与酿酒师现代学徒 制,加快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定期开 展酿酒葡萄栽培、酿造、品鉴、营销和葡萄酒文化培训或组 织到国际国内知名产区培训。大力选树优秀酒庄庄主、职业 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全区葡萄酒产业 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综合配套、功能完备的要求,完善配套产区交通路网,加强 酒庄集聚区天然气、电、网以及公厕、垃圾转运站等设施配 套,综合谋划推进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事权划分,协调 解决酒庄酒企土地、用水、废水处理等问题。加强产区林网 配套建设,确保新建葡萄园林网比例达到10%—15%。
  注:1.三市九县和六个国有农场:银川市、吴忠市、 石嘴山市;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青铜峡 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大武口区、惠农区、 平罗县;黄羊滩农场、玉泉营农场、平吉堡农 场、连湖农场、暖泉农场、贺兰山农牧场。
  2. “32521"产业布局:创建3个国家级试验示范 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 区、国家农业〔葡萄酒:]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国家葡萄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两大 优质原料基地(优质干白原料基地、优质干红 原料基地),做强5大酒庄集群,培育20家龙 头酒庄企业和10个世界级葡萄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