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抢抓政策“窗口期”,打造“中国新硅都”
新材料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产业,也是银川致力发展的支柱产业。
去年以来,银川市将新材料产业确定为“三新”产业之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产业生态图谱,细分光伏、工业蓝宝石、半导体、铜基和石墨烯5大发展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92%,光伏材料,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半导体材料,大尺寸硅部件和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配套产业……
围绕打造“中国新硅都”的宏伟目标,银川在新材料上筑梦,高起点上起跑!
产业优势增强“新硅都”底气
银川身处祖国内陆,打造“中国新硅都”的底气源自何处?资源禀赋优厚、能源保障充足、产业基础扎实、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尤其从产业优势来说,光伏硅产业、半导体硅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上连点成链、集链成群的格局正在形成。
光伏硅产业作为绿色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银川坚持把光伏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主攻方向,目前,已引进和聚集隆基、中环等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拉晶、切片、电池到配套的坩埚、热场、串焊等较为完整的光伏硅产业链,年内具备的单晶硅棒100GW、硅片23GW、单晶电池10GW的强势产能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作为银川经济和产业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截至2021年末,银川经开区光伏硅产业产值占新材料产值的90%,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0.5%,占全市“三新”产业产值的56%。
半导体硅产业是半导体产业大厦的基石。在银川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这里正围绕建设西部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目标,不断延伸晶圆切磨抛深加工,积极推进大尺寸半导体级硅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聚优势、强配套,银川市瞄准全产业链推动硅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在光伏硅领域,小牛自动化生产的全功能性汇流带焊接机,打破了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明星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随着硅片大尺寸方向的发展,我市半导体石英坩埚生产企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政策支撑点燃“新硅都梦想
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先行区示范市为统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强力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项目牵动、企业支撑”经济发展五大战略,让硅产业乘上高质量发展快轨。
在硅产业发展的赛道上,银川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产业、创新、市场和政策这“六大”优势,遵循产业链、价值链和资本链“三链”来融合路径、提高供给体系水平,并通过科技发展、应用发展、产业发展,加速实现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强化绿色低碳,突出产业配套,抓好科技攻关,着眼规模集群……“十四五”期间,银川将依托经开区产业发展优势,持续聚焦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全面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在光伏硅产业领域,进一步做大单晶、切片、电池产业,补齐光伏组件产业;培育壮大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大尺寸晶圆,完善芯片刻蚀硅部件等配套产业,为“中国新硅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为真正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我市将全面实施项目攻坚三年行动和服务提升行动,在稳预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发力;出台产业人才引育奖励办法,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争十四五期间,让产业发展的宝地,蜕变为要素汇聚、活力迸发、人才涌流的创新高地,把银川打造成硅产业绿色、低碳、高端发展的全产业链集群“中国新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