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自治区及银川市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银川市把培育新材料产业作为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打造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聚焦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新材料核心竞争力,强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值规模不断扩大
走进宁夏艾森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温共烧事业部,工作人员正将一片片生瓷片叠放在一起,操作激光切割机,对生瓷片进行切割。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氮化铝粉体、氮化铝多层线路板、氮化铝结构件量产生产线的企业,目前艾森达生产的氮化铝粉体已应用于高铁、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及5G等领域。
宁夏中环光伏材料公司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56天……一条条产业链正在形成新的生态圈,加快推进银川市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次次刷新纪录,一次次填补空白……2021年,银川市25家新材料企业共完成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92%,占市级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占“三新”产业总产值的57%,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拉动“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我市成功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新材料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龙头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在宁夏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晶体加工车间内,机器设备正忙碌运转。如今,该公司蓝宝石一期、二期项目综合产能达到了2000吨/年,居全国首位。
“为进一步扩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蓝宝石全产业链,公司将建设蓝宝石三期项目,通过建设掏棒和衬底生产线,形成蓝宝石晶体、蓝宝石晶棒和蓝宝石衬底全产业链生产线。”宁夏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度高、硬度大、耐冲刷的工业蓝宝石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又一匹“黑马”。在银川,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光伏组件、分布式光伏电站到地面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成为重要的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
目前,围绕新材料产业5个细分领域,银川市已初步形成特色领域集群发展格局。以隆基、中环为代表的光伏材料,形成了80GW硅棒、23GW切片、10GW电池的链式集群;以天通银厦、鑫晶盛为代表的工业蓝宝石材料,已具备年产5500吨生产能力,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以中欣晶圆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生产线;以晨宏、云耀为代表的铜基新材料,实现30万吨/年产能,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钢、墨工科技等石墨及石墨烯系列产业化项目也正在集中落地建设。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去年4月,上海交大(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建成运营,成为西北最高水平的新材料分析检测中心。通过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云上共享,打造中小企业随身科技专家、便携式实验室,在设备投资方、实验员、实验室、技术专家和企业间构建收益共享机制,成为科技创新的“淘宝超市”,在宁夏真正实现了云检测、云分析、云中试。
在新材料领域,银川市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自治区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6家、自治区智能工厂3家、自治区绿色工厂2家,在单晶硅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转化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5%的增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