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产业

【地评线】贺兰山网评: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14 来源:宁夏新闻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我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时,需要聚焦产业,以宁夏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宁夏以设施农业、枸杞园、葡萄园、稻渔种养基地为依托,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业态。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镇北堡西部影城资源,大力发展酒庄休闲度假、葡萄酒文化体验、会展会议、影视基地等文旅产业,打造贺兰山东麓乡村旅游经典线路。利用中南部地区森林梯田、风土民俗等自然人文优势,发展乡村休闲体验游。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土地等依法依规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乡村民宿、发展农家乐等新业态。

  ■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业优势区

  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我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0.2%,从数字上看跟全国持平。但大部分加工企业属于“资源型、原料型、趋同型”的初加工企业,加工转化水平低,特别是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链条短。牛羊肉加工以冷鲜肉和分割肉为主;瓜菜产业85%以保鲜加工为主。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流通损耗依然严重。加工水平比较粗放,产后损失率在15%以上,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梯次利用。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宁夏要推进枸杞、葡萄酒、乳制品、牛羊肉、水产品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档升级,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要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考虑,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防止低端化、雷同化,推动形成分工明确、竞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要聚焦精深加工环节,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以拳头产品为内核、骨干企业为龙头、园区建设为载体、标准和品牌为引领、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

  聚焦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产业,推进全产业链构建,推进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促进资本、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精深加工、转型升级所需机械装备、贮运设施、包装资材等,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全产业链竞争新动能新业态。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延展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引导有条件的头部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台,将上中下游经营主体纳入平台,打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基础设施,集中打造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鼓励使用“一品一码”“一捆一码”“一筐一码”等追溯技术设备。建设农产品县级集散配送中心,打造出村进城枢纽,提升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完善网销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品控分拣、打包配送、统配统送等功能。建设产地初加工服务站点,开展农产品分等分级、预冷仓储、包装等服务,整合快递物流等现有条件,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 推行“三品一标”良好农业生产规范,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我区巩固提升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3个,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10个,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50个,申报各类绿色食品150个,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7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品牌溢价能力。强化品牌战略,需要以质量铸就品牌、以创新培育品牌、以产业化构建品牌、以诚信维护品牌、以宣传唱响品牌,提升“宁”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一是加大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市场溢价能力、营销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区农业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持续推动从农业原材料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围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检测、认证费用予以适当补贴,促进区域公用品牌与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支持优秀农业企业和产品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四是加大对农业企业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维护品牌质量、信誉和形象。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加强合作,拓展带动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优“宁字号”“老字号”农业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